10月30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张家界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张家界期间,沈晓明再度前往大庸古城,察看项目现场,了解大庸古城重整盘活进展情况。
这是时隔近一年之后,沈晓明再度前往大庸古城——去年11月11日,沈晓明在张家界调研,期间前往大庸古城,步行察看古城规划建设运营现状,了解资产负债、重整进展等情况。
此次在项目现场,沈晓明了解大庸古城重整盘活进展情况。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牢牢把握法治化、市场化的处置原则,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资产盘活运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张家界市府所在地古称大庸。1994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围绕着“大庸”这个历史IP,当地斥资24亿推出了“大庸古城”项目。古城位于市中心区域,占地240亩,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于2016年6月破土动工,2021年6月试运营,2022年8月全面完工,是“张家界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项目”。
按理说,张家界作为闻名中外的旅游目的地,2024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000万人次,最不缺的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游客。可是这座位于市区繁华地带的古城,却在不收门票的前提下依然门可罗雀,来的基本都是打球、遛狗和带娃的附近居民。
就在今年6月,央视总台《焦点访谈》对“大庸古城沦为空城”进行了报道。
据报道,该项目占地面积240亩,不仅是张家界市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还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定位为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旅游新标杆。
大庸古城项目的运作公司为“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为“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市管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张家界市政府国资委。而整个大庸古城项目在研究和策划没有搞透的情况下,就立项了,招标了,开工了,仓促上马,甚至边建边改、停停改改、反复多次。
总台记者调查发现,大庸古城在项目报批、建设、业态布局等过程中,存在手续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项目逾期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业主单位在审批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
截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公司资产总额13.95亿元,负债总额16.97亿元,净资产额为负3.02亿元。2024年9月起,大庸古城项目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在项目所属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坚持看来,盲目跟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看人家古城古镇搞得好,总认为自己造一个出来,我也可能运营得好。”
据了解,有关问题曝光后,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目前,当地已组建成立“张旅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专班”,推动大庸古城公司与张旅集团协同重整,力图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分类清偿债权、引进投资人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多措并举盘活大庸古城。
据当地媒体介绍,大庸古城计划2026年7月完成提质升级对外运营。
8月6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张家界市调研文旅产业发展时要求,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精细打造、精心管理,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值得注意的是,毛伟明一行调研了大庸古城全面重整及盘活工作。他指出,大庸古城项目离城区近、人流较为密集,已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务必通过努力打造成张家界新的旅游品牌。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挥好张家界自然山水旅游的品牌优势,高效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引流推广力度,创新开发运营模式,发展城市休闲度假新业态。
大庸古城背后,张家界旅游集团业绩并不乐观。
10月24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张家界)(股票代码:000430)交出了一份单季度盈利的财报,但这座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热潮,并未能真正扭转这家老牌旅游上市公司的命运。
ST张家界的困境主要源于大庸古城项目的沉重拖累。2024年,大庸古城资产组计提减值金额高达4.78亿元,同年该项目净亏损达5.96亿元。事实上,若剔除大庸古城的亏损,张家界在报告期内能够实现盈利。
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公司的沉重包袱。大庸古城项目自启动以来就饱受争议,其巨大的投资规模与漫长的回报周期一直为市场所诟病。
纵观ST张家界的现状,1.43亿元的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1087.49万元的净利润,与72.23万人次入境游客和3.7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形成了鲜明对比。财报数据与游客规模虽然展现了旅游业“人气带来财气”的规律,但对于ST张家界而言,入境游客潮带来的业绩改善,似乎不足以弥补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和债务负担。